|
|
B2B平台商面临着寒冬的严峻考验 |
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与多方因素的深刻影响,许多B2B平台商面临着寒冬的严峻考验。近日,宁波慧聪网和万商网爆出欠薪风波,沱沱网中高层集体跳槽使得人们对B2B的前景再次担忧。 在这样的动荡形势下,一些原有的运营商纷纷调整经营策略:阿里巴巴启动“150亿援冬计划”,作为重要战略步骤,推出收费仅1.98万元人民币的出口 通,以扩大付费用户规模、帮助中小企业;深圳ECVV则借按效果付费力挺外贸“B2B+B2C”,国内化零为整、国外化整为零降低交易风险与成本;同时, 虎视眈眈的国际B2B运营商则携大量海外买家,围猎中国的B2B市场。 收缩“迎冬” 外贸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了B2B电子商务平台。曾扬言挑战阿里巴巴B2B地位的万国商业网,目前遭遇运营危机。 该公司一位离职员工向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透露,半年多来,这家B2B网站已经历过一番大规模裁员,员工数量由原来200多人缩减至30人左右,裁员幅度 达80%。为进一步节约成本,办公地点也已由淮海路迁到闸北区,办公空间大为缩减。而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也正在寻求仲裁。 沱沱网是国内排名第三的B2B外贸网站,记者从可靠消息获知,其裁员至少达到20%的幅度。其运营团队几乎全部跳槽百度,更有首席运营官(COO)胡欣然出任百度企业市场部高级经理,据悉后者的B2B电子商务平台计划已启动。 其他一些B2B运营商,也或多或少有一些收缩行为。如慧聪网关掉了其英文站点;中国制造网和环球资源也都有不同幅度的裁员。 降费“援冬” 艾瑞咨询的《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报告》研究显示,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B2B电子商务运营商营收规模达14.3亿元,同比 增长32.4%,环比负增长。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国外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,消费需求明显降低,对中国出口订单缩减,加剧了出口困难的局面,因此运 营商在开拓新付费客户上遭遇到阻力。 在11月13日举行的2008上海亚洲电子展上,环球资源展台在醒目位置标示“6折优惠”。 阿里巴巴也以低价吸引更多付费用户。阿里巴巴B2B公关部负责人韩伟介绍,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,超过30%以上的中国中小企业愿意在电子商务平台投 入的费用为2万元人民币左右,20%左右的企业为2万~5万元人民币之间。为此,阿里巴巴确定新的服务产品“出口通”售价为每年1.98万元人民币。 “在‘援冬’计划里,阿里巴巴还宣布投入3000万美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大规模海外推广,帮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商机。”韩伟表示。 创新“避冬” ECVV首席执行官陈栋预测,B2B的高价路线不会支持太久,未来3~5年,电子商务一定会变成大众化的便宜“工具”。但是,只凭“低价”还不足以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。 近几年,ECVV一直在尝试B2B传统会员费之外的按效果付费创新模式,即用户依据ECVV公司为其推广带来的效果,自愿支付服务费的一种增值服务。借助按效果付费以及外贸B2C模式,ECVV的注册会员及买家数量仍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。 面对危机,ECVV选择通过创新来扩展B2B的海外市场,并同时启动外贸B2C模式,其目的是弥补B2B模式因经济危机引发的不足:传统B2B模式中, 国内企业通过交易平台直接与国外市场接洽,导致交易的分散,使国内企业在对国外企业的交易每一单都不大,缺乏规模,不利于风险的控制,而这种情况在市况不 好需求极速减少的状态下更是如此。 “B2C模式屏蔽了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这种风险。该模式的关键环节是由ECVV直接面向海外终端客户,签订需求协议,而国内企业无需承担海外交易的风险,直接向ECVV供货。”陈栋如是说。 携买家“猎冬” 业内人士透露,万商深陷运营困境,与其缺少买家资源有重要关系。这正是国内电子商务网站的短板。即使有企业设立海外办事机构,但能够获得当地买家的信任绝非易事。 这让一些海外电子商务企业嗅到了“商机”。欧罗帕是来自丹麦的一家电子商务企业,从去年10月份开始发展交费会员,目前已有近600家付费会员,近7万家免费会员。 该公司总裁韩彼德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,“欧洲在中国的采购很少通过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,他们对供应商往往有很多详细的要求。之前经济好的时候,可能只会寻找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而不在意价格。但在现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,他们也希望寻找性价比更高的中国供应商。” 据其介绍,此前欧洲买家采购中国产品,中间需要通过贸易代理商,这些人往往会将“关系”更好而非产品更好的供应商提供给买家。且中间要拿掉一部分利润。 欧罗帕推崇“服务买家”,美国商务网站MFG则强调“逆向采购”。MFG目前对中国地区供应商开放的每日采购询盘总价值基本在2亿~3亿美元之间。 MFG亚太区总部总经理金晓兵表示,MFG推出一系列“拓展欧美市场”论坛,不仅帮助中国企业达成现实交易机会,还能让他们了解欧美买家的采购习惯,行业 变化趋势及对中国供应商的评价等知识。 艾瑞咨询分析师田欣认为,占有当地资源、了解并掌握巨量的现实海外买家,的确是目前一些B2B市场新进入者的机会所在。“他们的市场份额可能借此有所上升。”
|
|